七类宝宝入园分离焦虑—全攻略!
发布者:edkadmin 浏览次数:523

  1.严重哭闹型
  天天来园时大哭大闹,使劲抱着妈妈不松手,进教室后就往地上躺,对来帮助他的老师又踢又踹。这类孩子在入园初期最常见,一般哭闹持续时间较长,最长的大约需要三周时间才能逐渐适应。
  家长对策
  消除消极心态,坚持送孩子入园,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与孩子交流时要注意语言导向。不要问一些带有消极暗示的问题,如
  “有小朋友打你吗?”
  “你今天哭了吗?”
  “幼儿园的饭吃得下吗?”
  这会强化孩子的分离焦虑心理。应注意从正面引导幼儿,如
  “今天你得了一个小五星,真棒!”
  “你今天和东东一起玩滑梯,很开心啊,明天还可以玩啊!”
  以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

  2.跟随哭闹型
  琪琪来园时姥姥抱着,虽然不高兴,但并不哭闹。一来到教室门口,听到其他小朋友在哭,马上就跟着哭起来。
  一般说来,这类孩子在家比较听话,所以即使不是很愿意来幼儿园,还是乖乖地来了。但一听到别的幼儿哭,就马上引起了共鸣,跟着哭起来。这类孩子一般适应比较快,只要旁边没有哭闹的幼儿,并有新奇的玩具,就能转移注意力。
  家长对策
  与老师沟通,请老师扮演妈妈,让孩子感觉一切如常,就像妈妈在身边一样,消除孩子的焦虑。每天离园时有意引导孩子和性格比较开朗活泼的幼儿在一起玩,用同伴积极的因素去感染、带动他们。

  3.不断唠叨型
  花花来园时不哭也不闹,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但是也不选择玩具,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每隔一两分钟就自言自语地唠叨:“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有时还拉着旁边的小朋友说:“别哭了,一会儿妈妈就来了。”一天下来,总是无数次重复这几句话。
  这类幼儿一般比较内向,很听话,但对幼儿园也没有产生亲近感,所以总盼着早点回家。只要家园配合得当,一周时间就能够适应幼儿园。
  家长对策
  入园初期,家长尽量每天准时接送幼儿,使孩子接受并习惯幼儿园的生活作息规律,同时也对家长产生信赖。
  接到幼儿后与他多玩一会儿,使他感受到家长对他依然很关爱。鼓励和表扬孩子的积极变化,使他感到在幼儿园能获得一种在家里所不能获得的自信和快乐。

  4.后发作型
  涛涛一开始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可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开始找各种理由哭闹,别的小朋友哭闹减少了,他反倒开始焦虑了。
  这类孩子一般两三天就能适应幼儿园,所以一开始最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略,家长甚至会骄傲地觉得孩子适应能力非常强,从而忽略了与他情感上的沟通,从而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失落,出现焦虑和哭闹。
  家长对策
  一开始就对孩子初期的良好表现及时予以鼓励。和老师沟通,让孩子当小朋友的小榜样,从正面进一步强化他较快的适应能力。即使孩子表现得很开心,也要给予比平时更多的关心和陪伴。

  5.身体不适型
  乐乐入园后常常不是头痛就是肚子痛,还每天尿裤子,但一回家症状马上就消失了。
  这类孩子在入园前往往已形成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一旦行为举止受到约束,就会感到紧张和不自在,心理上的焦虑会在一定程度引起生理上的反应。而回到家,心理上的焦虑一消失,生理上的不适反应也就马上停止。
  家长对策
  不要着急或责怪孩子,首先要确定究竟是生理原因还是心理原因引起的,其次再想相应的办法。
和老师勤沟通,给孩子足够的安抚,让他能够接受幼儿园的一些规定。不能让孩子产生“只要我说不舒服就可以回家”的想法。

  6.矛盾型
  露露来园时很高兴,可等奶奶走了之后却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哭。一天,露露病了不能来幼儿园,却在家里大哭大闹非要来幼儿园。
  这类孩子的表现很奇怪,正反映了他们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对幼儿园新鲜的环境感兴趣,一方面又不能忍受离开家。这种矛盾的心理会使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显得反复无常。这类幼儿克服焦虑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要持续三周或更长的时间。
  家长对策
  事先做好稳定孩子情绪的工作,用感兴趣的话题转移他的注意力,以淡化分离焦虑。每天主动与孩子聊天,对幼儿园的生活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关注和欣赏。孩子发脾气时不要责备孩子,要让他有适度发泄的机会。

  7 .“绝食”型
  秋秋外表很柔弱,也不喜欢说话,每天来园就坐在一旁掉眼泪,谁也不理,到了吃饭时也不吃。就这样几乎“绝食”了近一个月。
  这类孩子看上去很有个性,在家常常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幼儿园就会“故伎重演”,用“绝食”进行“抗议”,希望能早点离开幼儿园回家。这类幼儿是“分离焦虑”中最让家长担忧的一种,适应起来很困难,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家长对策
  循序渐进,可以和老师协商是否可以先把孩子接回家吃饭,然后再送回来。
  请老师有意安排他与性格开朗活泼的幼儿在一起玩,用积极的因素去感染带动他。
  坚持天天送幼儿园不动摇。不能因为孩子采取了“过激”行为,父母就“心软”放弃,断断续续时而送时而不送,只会延长孩子适应的时间。

  家长需要为幼儿做好五项准备
  1、心理准备
  增加宝宝对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的熟悉感与认同感。父母提前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将幼儿园有趣的描述给孩子听。全家模仿幼儿园的游戏、上课情景。使孩子从内心向往幼儿园。
  2、环境准备
  提前适应环境,家长不妨在入园之前带领幼儿到幼儿园里游览、观摩,看看教室、操场、游戏器材、花草树木,随机给孩子介绍相关知识;观看教师和小朋友的学习、游戏活动,鼓励孩子参与体验并积极评价,让孩子意识到入园学习真有趣。同时多让孩子到家庭附近的社区或是公园玩耍。
  3、能力准备
  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与做力所能及的事,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如自己握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脱鞋袜及简单的衣服等,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4、时间准备
  要帮助孩子了解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长可以在报名前后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制度,然后告诉孩子每个时间段要干什么。在家中,家长可为孩子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5、物质准备
  提前预备开学用品,与孩子一同准备并告诉孩子这些用品的名称与作用。选择一些穿脱方便又不妨碍活动的衣服;软底鞋;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小背包,放置孩子个人用品如小手巾、水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