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永平: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和“质量低”问题
发布者:edkadmin 浏览次数:568

  目前,由于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学前教育面临着双重挑战和叠加压力。
  “入园难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幼儿园绝对的短缺,表现为总体上的入园需求大于能提供的入园额度;另一种是相对的短缺,表现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虞永平如是说。
  “十一五”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发展,2009年,全国幼儿园共有13.8万所,在园儿童2657.8万人,分别比“十五”末增加了11.1%和22.0%。全国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为50.9%,比“十五”末提高了9.5个百分点。尽管学前教育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仍有2563.8万名适龄幼儿不能完整地接受学前三年教育。
  入园需求的迅速增长,与近年来出现的生育高峰有很大关系。学前教育尽管发展很快,但仍然“跑”不过入园需求的井喷。
  “毋庸置疑,入园难的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并不突出。这与当时幼儿园的整体结构和服务性质相对合理有关。”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晓霞表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公办”性质的幼儿园,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迅速被关、转、改,取而代之的是完全靠家长付费且要从中营利的民办园。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一些地方,学前教育倍受冷落,举办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推向了市场,财政投入长期过低。而这些本就数量不多的经费又仅仅投向了少数示范幼儿园,由此导致学前教育资源总体规模不足与结构不均衡,这是造成“入园难”、“入园贵”的主要原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为幼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并要求“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因此,坚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是一个必须坚持的方向,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与追求优质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普惠性学前教育意味着学前教育可获得、可支付、就近便利和高质量。这几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因此,普惠性学前教育具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综合特征,是中国特色发展学前教育的必由之路。

  首先,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能进一步缓解或逐步消除“入园难”的问题。
  小区配套园是未来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的核心来源,失去了这个来源,也就失去了政府主导学前教育的现实基础,甚至失去了落实《指南》的关键引导力量。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小区配套幼儿园是最方便的,人力成本最低的。因此,办好每一所小区配套幼儿园,让优质幼儿园走进小区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的期盼。
  一些小区之所以出现入园难,除了幼儿园配套、建设不到位,还因为配套幼儿园建成了高收费的营利性幼儿园,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这是不能承受之重,因而入园难的问题就出现了。让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和移交到位,并回归普惠,是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关键举措。

  其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能进一步解决“入园贵”的问题。
  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举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入园贵”的问题,让广大群众上得起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都得到政府的支持,只是家长和政府分担办园成本的比例有所不同。
  因此,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无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都是建立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考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付水平,确定了政府与家庭的分担比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成本不是以硬件奢华为基础的,而是硬件和软件双达标,并追求高质量和有质量的教育,是面向大多数群众的,可承受、可支付。
  要真正实现普惠,根本的保障是政府。政府必须以有力投入确保幼儿园的普惠性,确保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投入到位的地方,学前教育的质量就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再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能不断提升教育高质量。
  在普惠性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目前我国幼儿园中最高的,这是政府长期投入和扶持的结果,也是学前教育实践不断积累和深化的结果。
  因此,公办幼儿园是普惠的典范,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重要帮扶力量。选择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是选择了长期接受政府管理和帮助的机制,就是选择了向优质发展前行的模式。近十年来,各地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支持和管理,除了经费的投入,还加强了专业指导和培训,协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园建立帮扶关系,甚至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派遣公办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让普惠性幼儿园的教师进入公办幼儿园换岗等等,提高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教育质量。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需要政府支持,也得到了政府制度化的支持。近年来政府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投入不断增加,各地正在研究和制定进一步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政策,相信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向着可获得、可承受、就近便利和高质量的方向不断前进。

  最后,普惠性资源的扩大和质量的维护关键在政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履行政府责任,依法落实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定,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聚焦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办园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治理,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切实办好学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期盼。”
  只有政府履行职责,普惠性资源才能得到有效扩大,普惠性幼儿园才能真正实现可获得、可承受、就近便利和高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要抑制个别地方政府举办高收费的所谓窗口性幼儿园的冲动,从近期某省进行的高收费幼儿园抽样质量检查来看,高收费与高质量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有些所谓“品牌”与国家法规倡导的理念和实践相去甚远。目前教育质量最高的一定是具有较长办园历史的公办幼儿园,未来政府还将借助教科研、高校及优质公办幼儿园的力量不断拉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只要幼儿园成本核算是保障运行的,教师是合格的,教师的收入是与国家规定的公办教师工资相应的,幼儿园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招生编班的,那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水平和管理水平。
  幼儿园教育质量不能只看收费,不能只听宣传,要真正关注儿童的发展,关注对《指南》落实的程度。家长与办园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终将改变,家长要求政府公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时代即将到来。
  大力引导、积极扶持并奖励有条件的社会团体、民营机构和企业开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鼓励集团化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建立社会支持基金制度和社会办园参与制度,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支持学前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