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
发布者:edkadmin 浏览次数:1269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 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 习的开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新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 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 (以下称《通知》),提出要发展“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 学前教育,这一目标定位意味着“以人民为中心”不是形式化、修辞性、象征性的表达,而是依托制度、建构 政策、诉诸行动的实干过程,是把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美好期望,即“可获得、上得起、方便就近、有质量”的普惠性学前教育付诸实现的过程。

              “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是“可获得”的

  所谓“可获得”,是指所有适龄儿童在学前教育的受教育权上,不因其个人特质、家庭特质而受到歧视 或优待。“可获得”意味着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不再那么困难重重,既要支出经济资本,也要消耗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而是可以有一定的选择和自主空间。当下面临的问题是,城市家长送孩子进公办园、优质民办园难,乡村家长送孩子进公办园、优质民办园既困难也路途遥远。《意见》和《通知》倡导的普惠性学前教 育,特别是小区配套幼儿园普惠化的政策导向,可以更好地解决家长的“入园难”和“可获得”。江苏在大力发展“省级优质幼儿园”基础上探索的“教育服务 区”制度,也是很好地解决“入园难”问题的政策。

              “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是“上得起”的

  所谓“上得起”,是指所有家庭都能付得起与 其家庭收入相匹配的学前教育学费,所有孩子都不因其家庭经济状况而被排除在学前教育之外。在我国当下,家长不断地反映上幼儿园太贵,甚至贵过上大学。高昂的幼儿园学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也会大大削弱家长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甚至危及社会的和谐。因此,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努力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普惠化是“以 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根本体现,是实现幼有所育的关键举措,是确保家长“上得起”的唯一路径,也是政府承担责任、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具体表现。

            “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是“方便就近”的

  所谓“方便就近”,一是指交通方便、步行安全;二是指借助幼儿的脚力步行 5-10 分钟即可到达。方便就近的学前教育设施既可以减轻家长的出行压力和成本,也可以防范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幼儿的健康。然而,在我国当下的幼儿园布局中, 能够满足五分钟生活圈的学前教育设施非常少,导致有些家长要么因不满意家门口幼儿园的质量而绕远送孩子入园,要么因家门口的幼儿园太难进而不得不绕远送孩子入园。幼儿园布局规划的不合理、 质量的不均衡、收费的非普惠化都导致了“方便就近”的学前教育渐行渐远。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小区配套幼儿园普惠化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 “方便就近”学前教育的落地,减轻家长因送子入园所产生的总体性焦虑与弥散性压力,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缓解年轻父母生育二孩的各种困扰。

             “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是“有质量”的

  所谓“有质量”,是指学前教育的总体性质量要符合社会公众的心理期望,包括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及结果性质量。结构性质量高表现为幼儿园的规划布局基本合理,建筑空间能支持幼儿探索世界、合作游戏,玩教具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过程性质量高表现为高素养的教师队伍、高品质的幼儿园课程、高回应的师幼互动;结果性质量高表现为儿童当下能获得较好的发展,未来具有明显的发展 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其中,当下的发展包括 儿童在认知、情感、审美、社会性方面所获得的相应经验积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儿童养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学习品质。
  我国的学前教育在广覆盖、保基本等结构性质量方面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在结构性质量的布局规划合理性方面还有不足,营利性民办园的聚集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社会公众对学前教育的认同感。加之幼儿教师培养体系不完善、准入制度不严格、幼儿园课程审议缺乏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前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而过程性质量相对不高直接导致了儿童的近期与未来发展的局限性。个体幼儿阶段的发展不是表现为知识的量的积累,而更表现为从知识到方法到策略和习惯的学习品质的提升。

本文刊登于《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9年6月,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