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动物情趣绘画的“三味”和“五策略”
发布者:edkadmin 浏览次数:368

  原创 王芬珍 早期教育

  动物情趣绘画通过教师创设情趣性的情景,使情、景、物在美术活动中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孩子得到丰富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给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激起他们实现愿望的斗志,使孩子们在充满童趣的美术情境中领悟生活的美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一、如何理解动物情趣绘画中的“三味”

  1. 真味——激发幼儿内在情感。
  幼儿在绘画时,积极向上的情感是丰富幼儿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内在因素,是幼儿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它贯穿于幼儿绘画的始终,成为创作的动力。动物情趣绘画以命题画为基点,意愿画为形式,孩子们在作画过程中情绪积极主动。如“湖面上的白天鹅”活动,以白天鹅为主线,通过观察白天鹅的外形特征来引起孩子的共鸣,给幼儿足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更能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激发积极的情感,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幼儿已知道自己想画什么,完全沉浸在创作的氛围中,这无疑是幼儿在绘画中积极情感的一种外露。显然这样的方式幼儿会更轻松、更自在、更乐于接受,画起来也更投入。只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幼儿的认知水平上稍加启发、引导,幼儿就能按自己的理解,去大胆地表现,每一幅画对幼儿来说,都是最美的、最宝贵的,都表现了孩子内心的真实体验,是他们情感的真实反映。这样的绘画活动更具有游戏性和自主性。

  2. 情味——诱发幼儿的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是孩子创作的源泉,动物又是孩子所熟悉的。只有牢牢把握孩子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学习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幼儿才有绘画的兴趣,有表现的内容。 动物情境绘画以故事情境的形式较为常见,即把整个活动用故事情节发展贯穿始终。随着情节的变化推进,把绘画的要求、技能等自然融入其中,从而让幼儿在故事中学习与创作,大胆表达表现。在“爱动脑筋的小鸡”美术活动中,我将故事分段讲述,使整个活动沉浸在故事中。每讲述完一段,我就启发幼儿想象如何添画背景:家里、水果店、大街上、果园里可以添画些什么东西?水果店里你想让谁当售货员?卖些什么水果?幼儿踊跃举手,活动气氛立刻热烈起来。等幼儿分组商量好,一个个全神贯注地画起来,俨然像个小画家。总之,幼儿学画,应该重视保护幼儿的童心、童趣,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激发幼儿想象力的情境,让幼儿用纯真的眼光、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图,绘画出真正属于他们的新天地。
  3. 趣味——促使课堂情趣盎然。
  提高活动的趣味性,也就是不需将技能、技巧放在首位,注重幼儿的体验、感受,从而促使幼儿进行大胆的创作。
  动物情趣课堂是趣味的,趣味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动物情趣绘画的趣味包含两个层面:教师有兴趣地教,即趣教;幼儿有兴趣地学,即趣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为孩子创设自然轻松的氛围,或讲述生活,或故事引入,或创设情境,教师自身对教学活动感到兴致勃勃,会促使教学活动变得有趣味性,而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作。趣教是趣学的前提和手段,趣学是趣教的结果和目的。
  总的来说,动物情趣画的“三味”在教学中相互整合、有机渗透,使“儿童本位”和绘画本色水乳交融,动物情趣课堂的氛围是自然轻松的,教是一种快乐,学也是一种享受。

                二、组织动物情趣绘画“五策略”

  策略一:绘画主题要富有情趣,提升幼儿绘画兴趣。
  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就要在选择绘画主题上下功夫,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绘画特点来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内容。幼儿喜欢的卡通人物、玩具等,可通过看光碟,讲述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把绘画的内容串成故事情节,并跟随故事情节作画,教师耐心启发、积极引导,并注意创设情境,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画画的小天地里自由飞翔。

  策略二:欣赏要细致深入,画面才能生动有趣。
  孩子虽然每天接触的事物很多,但他们并不是事事关心的。他们往往对许多事物视而不见,他们的观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随意性,什么事物吸引他,他就看什么。如孩子在观察大象时,他们并不是注意大象整个身子的外形,往往是先注意大象的鼻子、耳朵等有趣部位。我们引导孩子先观察大象的整个外形,再观察头、腿等部位,从整体到局部。这样的观察法对他们以后认识一切事物都很有用。
  在引导孩子观察的过程中,还要让孩子学会分析、比较,善于找出绘画的规律,一切物体都有差异,有的两种物体大同小异。让孩子通过观察,对物体之间的形状、颜色、大小、长短、粗细、薄厚、曲直、纹理等进行辨别和比较,找出相同点,又找出不同点。比如大多数动物身子呈椭圆形;有的动物耳朵大,尾巴小,如小兔、老鼠等;有的动物耳朵小,尾巴大,如松鼠等;有的动物头大,尾巴小,如小猪等。通过细致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孩子记忆力的提高,并使画面生动有趣。

  策略三:语言生动巧妙,绘画兴趣才更持久。
  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都有兴趣,但不会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把语言巧妙地运用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易于让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的游戏心理,使他们乐于参与,更能使之成为幼儿绘画兴趣持久的有效手段。带幼儿到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和大树、小花讲话:“大树,大树,你真高,我给你画张画像吧!”这些充满童趣的语言,在无形之中会使幼儿产生作画的兴趣,能使美术活动变得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四:表现形式要多样,画面才能有个性魅力。
  爱玩泥、爱撕纸是孩子的天性,可以采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它不像单纯的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是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欢。幼儿在捏泥、撕或折、粘贴的活动中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又有助于他们绘画时表现此物体。如:用棉签画“串儿红”前,先撕纸,有序粘贴。幼儿通过粘贴对花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很容易了。多样的表现形式,不仅能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还能使画面呈现别样风情。

  策略五:工具材料要贴切,情趣表达才能增色。
  求异、好奇是幼儿又一重要的心理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会使孩子们感到索然无趣。因此,要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如:油水分离画、拓印画、粉印版画、实物版画、刮画、水墨画等,这些作画形式幼儿易学,色彩鲜艳,效果好,能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设计美术活动时,采用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不仅画面丰富多彩,幼儿也容易对绘画产生兴趣。